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添加者:行政办公室
添加时间:2015-09-02
阅读次数:1530

 

 

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第二次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5810日)

 

黄 新 初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扶贫开发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对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刻,市委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体现了市委对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寄寓了市委协调推进成都现代化国际化的深刻谋划,彰显了市委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的施政理念,必将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成都发展再出发汇聚起强大力量。大家一致肯定,市委对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安排部署,既贯彻了中央和省委有关思想和要求,又契合了成都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大家一致表示,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成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国际化贡献自身力量。

总的来看,这次全会为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下达了“任务书”、勾勒了“路线图”、吹响了“冲锋号”,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提振精神的预期目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拿出坚定的决心、超常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参照省上做法,组织专门督查组,深入一线开展指导督促,推动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尽快落地生根。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扶贫开发,应坚持用好“促进发展”这个关键一招。7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王东明书记重点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和“十三五”规划编制。这里,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这次讲,我想虚实结合,既从操作实务的角度讲讲具体工作,更从宏观架构的层面讲讲思维方法。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基于两点考量:一是思维引领行动、思维决定成败,只有思维突破才能带来行动突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始终贯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是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要求,年初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4月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先后两次作了系统部署,讲得已很明晰和具体,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近期的调研督导中,我感到各地各部门抓工作整体比较有力有序,但仍有少数干部思路跟不上新常态,科学认识和把握不够,有必要从思维层面讲一讲。下面,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战略思维审视发展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战略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当前,成都站上“新常态、万亿级”的新起点,我们最需要观的“大势”和谋的“大事”,就是科学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方位,推动成都发展再出发。之所以提出这一课题,是因为我发现,现在我市一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有松劲歇气的苗头和倾向。这样的认识不加以解决,发展的干劲将大受影响,执行的力度将大打折扣,再多的部署都会落空。因此,我今天想给大家“泼泼冷水”“醒醒神”,从三个维度对成都发展方位作一个简要分析。

第一,对标国外发达城市,成都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在硬实力方面,纽约、东京、伦敦的GDP分别达到8472亿美元、7740亿美元和553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成都的5.2倍、4.7倍和3.4倍;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分别有43家、18家和17家,而成都还没有一家。在软实力方面,巴黎、东京、纽约、伦敦等国外发达城市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交往中心,仅巴黎每年接待的世界各地游客就高达3200多万人次,为成都的16.1倍。成都要实现国际化的抱负,与这些发达城市同台竞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对标国内同类副省级城市,成都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在人均指标方面,成都经济总量虽然历史性地迈上万亿台阶,但各项指标一旦除以1500万人的“大分母”,排位就非常靠后。去年,我市人均GDP、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分别排在第12位、第11位和第10位。在发展核心竞争力指标和城市功能方面,深圳、武汉、杭州的千亿企业分别有5家、3家、4家,而成都仅有鸿富锦1广州、深圳已分别建成地铁280公里、178公里,而成都仅为66公里。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增速仅位列副省级城市第7位,排在杭州、南京、武汉、宁波、深圳、广州之后。可以讲,成都当前的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三,对标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成都发展任重道远。在产业发展方面,当前,成都的优势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和汽车,千亿产业集群仅有4个,经济总量要再上一个万亿台阶,产业支撑不够有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单中心聚集”态势仍然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5万人,交通拥堵、大气污染、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仍较为突出。在民生稳定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同时存在,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城市治理面临不少挑战。要兑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庄严承诺,成都只能加力加劲、奋然前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成都,虽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程度不够、发展水平不高仍是最大的市情实际,发展仍是治蓉兴蓉的第一要务。那种认为成都可以松口气、歇会脚的想法,是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典型表现,究其本质是缺乏观大势、谋大事的战略思维和眼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坚持睁眼看世界,力戒自满松懈情绪,满怀责任、满怀热忱、满怀执着地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分心走神。

二、以辩证思维研判发展形势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喜”与“忧”交织、“危”与“机”叠加、“冷”与“热”并存的复杂态势。对此,一些同志就云里雾里,看不清方向。有的掉入“问题陷阱”,找不到出路,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有的只看向好的一面,不管“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盲目乐观、放松警惕。这两种倾向,都不讲辩证法,失之偏颇。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

第一,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从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我市经济运行虽总体保持平稳,但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后劲相对不足。上半年,新增项目建设规模同比减少664亿元,平均投资规模同比缩小21.1%;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量同比减少20.6%,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同比下降165个。二是工业回升难度较大。受市场需求萎缩、龙头企业减产、新增长点不足等影响,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速由2014年同期的12.2%跌至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7个月负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1.4%,亏损面高达21%三是服务业增长基础不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月回落,低于目标值1.5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合理,可持续性较差。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增长较快,但纳入统计的法人单位少,对增长指标的贡献有限。此外,“楼市新政”下房地产能否持续回升尚待观察。四是对外贸易大幅收缩。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6.25个百分点,只完成了全年目标的34.5%五是区域分化走势加大。部分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断崖式”下滑。7个区市县经济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4个区市县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4个区市县规上工业增速出现负增长。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逐一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解决。

第二,要看到经济运行的“时”和“势”。问题不容忽视,但问题总是辩证转化的。透过这些问题,我们要看清当前经济运行的“时”和“势”。所谓“时”,就是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总体来看稳中趋好。从全球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缓慢走出衰退或走向复苏,东亚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总体趋于稳定。从全国看,经济稳步运行在合理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简政放权等改革活力加快释放,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不断释放出经济运行的正向信号。从全省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所谓“势”,就是经济运行的内在态势,总体来看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实现“双过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较1-5月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1%,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0.50.9个百分点。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尤其可喜的是,经济运行的部分先行指标发生积极变化,各界对经济增长的信心稳步回升。6月份,全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2.5%,较5月提高1.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一季度显著上升2.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长2.84%。随着四川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众多利好持续释放,成都经济上升通道将进一步拓宽。

综合研判,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将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将较大。但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地,影响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将进一步显现,预计我市经济将保持振荡回升、波动上行的发展走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实现稳中求进。对此,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信心,按照任务不减、指标不降、标准不松的要求,扎实抓好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确保全面甚至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全力当好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积极力量。

三、以创新思维推动经济工作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发展中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我理解,这里的“变”,就是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摒弃循规蹈矩的套路,闯出切合实际的新路。大家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努力突破思维定势、克服路径依赖,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抓好各项经济工作。

第一,稳投资,要做好“开源、引流、挖潜”三篇文章。当前,投资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我们一定要扭住这个关键,继续狠抓投资促进,推动更多项目密集签约、密集落地、密集开工、密集建成,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开源”,就是要积极扩大民间资本准入。当前,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是投资的最大来源。要坚决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行“清单管理”,坚持“非禁即入、设障必纠”,坚决打破各种形式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切实把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充分调动起来,使其成为投资增长的“源头活水”。二要“引流”,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当前,以政府投资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但只要运用得当,政府投资依然可以在稳投资中发挥“指挥棒”“引流渠”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行PPP(公私合作)、BLT(建设-租赁-转让)、融资租赁、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加快国有资本证券化步伐,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合理提升投资收益率,以政府资金引导和撬动各类资本集聚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要“挖潜”,就是要深入挖掘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投资潜力。当前,我市扩投资的兴奋点看似不多,但由于成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之投资的历史欠账较大,只要用心梳理、系统策划、科学包装,就一定能够找到投资的潜在“富矿”,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要主动承接国务院11个重大投资工程包,深入挖掘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天府新区、北改工程、工业集中发展区等重点区域的潜在投资项目,加大包装力度,搞好政府配套,努力把企业和资金招引进来。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成都投资增长乏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投资不足。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工业投资不稳,经济发展很难稳得住。大家要把促进工业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帮助有条件的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多拉快跑,并围绕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更多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前景看好的工业企业。近年来,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占比稳步提高,但发展服务业并不是不要工业,不能简单地搞“退二进三”。要按照“优二强三”的思路,结合自身发展空间和产业基础,统筹发展好都市现代工业,多方拓宽投资渠道。

第二,扩消费,要做到“促升级、提能力”两手抓。上半年,我市消费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是从发展阶段和趋势看,传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已经接近尾声,而新兴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培育不足,导致消费存在人气不够旺、势头不够足、热点不够多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促升级、提能力”双策并举,积极创新消费供给、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着力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增量。促升级,就是要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抓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在稳住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绿色、文化体育、信息、养老健康等新兴消费,依托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增大消费半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要大力加强国际购物天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策划打造一批国际展会和特色节庆活动,广泛把市外、省外甚至是国外的消费需求给吸附过来。提能力,就是要积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群众有钱消费。仅有消费需求,没有消费能力,最终也形不成实际消费。要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有效消费需求。同时,探索发放旅游券、购物券等优惠券的方式,刺激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消费需求,让人们敢于消费、方便消费、积极消费。

第三,强出口,要坚持“工厂”和“市场”两端发力。上半年,我市出口大幅走低。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天下尽秋色,一室难为春”;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市出口产品层次不高、结构相对单一,一旦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主打产品销量下滑,全市外贸出口就会大受影响。下一步,推动我市出口企稳回升,要从“工厂”和“市场”两端同时发力。从“工厂”发力,就是要提升出口产品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突出抓好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出口,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加大外贸主体队伍孵化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从“市场”发力,就是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要加强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谋划打通成都连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运输大通道,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成都新机场,继续稳定双向开行蓉欧快铁。加大内陆自贸区申报力度,力争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成都,大力建设国家扩大向西开放的支点城市。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主动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商贸往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洽谈会和产品推销会,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新兴市场,推动成都制造、成都服务抢滩国际市场。

第四,调结构,要用好“加、减、乘、除”四法则。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三次产业结构日渐优化,但具体到各个产业,仍还存在特色优势不突出、新的增长点不够多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指出,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我们要结合成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要求。“加”,就是要做大增量,集中发力新兴产业。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坚持集群成链发展,加快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更多的百亿企业和千亿集群,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制造业利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下一步,要将其作为重点,推动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高端会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减”,就是要甩掉包袱,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印染、水泥等“三高一低”的落后产能,要加大整合重组力度,让企业破茧新生、转型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乘”,就是要推动倍增,突出强化创新驱动。要以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加快孕育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式发展、裂变式增长,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土企业不够大、不够强,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一定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培育出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本土企业。“除”,就是要破除障碍,全面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引导、市场竞争、市场选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第五,促改革,要坚持“试点探路、借鉴学习”两条腿走路。改革是一项革故鼎新的开创性工作。抓好改革工作,一靠大胆闯,二靠虚心学。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等方面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释放了强劲动力。但是,改革的突破性成果还不够多,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对看准了、部署了的改革事项,特别是矛盾问题多、风险难度大的改革事项,要科学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在摸石过河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为改革前行勘探地形、积累经验。要紧密对接、加强汇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更多改革试点布局成都,进一步扩大成都改革的比较优势。对已经部署在我市的改革试点,要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成都鲜明特色、具备全国推广价值的鲜活经验。同时,改革没有“知识产权”。我们推进改革,既要埋头种好自己的“试验田”,更要抬头学好别人的工作经验。要善用“拿来主义”,密切跟踪全国各地的改革经验,紧密结合成都实际进行“本土化改良”,及时消化、吸收、利用,大幅缩减改革的试验周期和时间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底线思维防控各类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加快转型和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隐蔽风险加快显现,给我市安全稳定造成潜在威胁。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主动防范、果断应对,确保经济社会稳健发展。重点要守住“三条底线”、防控“三类风险”。

第一,守住发展底线,防控经济风险。现代经济高度关联,某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如果应对不力、解决不好,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最终演变为社会甚至政治问题。财政乃庶政之母,金融乃经济血脉。当前,我们要尤其关注财政和金融风险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进行了盘点,虽然总体可控,但总量依然不小,必须高度警惕。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积极抢抓国家开展债务置换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的机遇,努力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实现轻装上阵。要注意涵养税源,壮大财力,增强风险承担和债务化解能力,确保财政生态平衡。同时,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既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畅通经济“血脉”;又要积极履职尽责、规范管理,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生态。

第二,守住民生底线,防控社会风险。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攸关稳定。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群众的民生期待与时俱进、日益增长。抓好民生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需急盼的急事难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全面覆盖,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稳步提升保障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尤其重要。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促进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引导和鼓励人们既“找饭碗”更“造饭碗”。安全和稳定也是民生,而且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成都正处于加快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各类安全问题和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安全稳定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以“法治成都”和“平安成都”建设为统揽,全面落实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持续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可控,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充分吸取近期发生的电梯伤人等安全事故教训,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扎实抓好反恐防暴、防汛减灾、食药安全、重点场所安全等工作。

第三,守住为政底线,防控廉洁风险。经济工作是与项目和资金打交道的工作,面临着很多诱惑。“油水”一多,就容易“打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入违纪违法的泥潭。大家一定要算清经济账、政治账、亲情账、健康账,倍加敬畏权力、敬畏纪律、敬畏制度,切实做到不越边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牢牢守住施政用权的底线。各地各部门要以建设“廉洁成都”为统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建立健全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经济领域的监管制度,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严肃查处经济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既干事又干净、既勤政又廉政。

五、以系统思维强化工作保障

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形势更复杂、分工更多元、挑战更艰巨。只有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打好“联合战”,切实做到谋划工作“一盘棋”、落实工作“一张图”、推动工作“一股劲”,才能打赢稳增长、抗下行的“阻击战”和调结构、促转型的“升级战”。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措施要配套。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经济政策措施必须因时而动、应势而变,否则就会陷入被动、错失先机。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雨绸缪、前瞻研究,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政策措施,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措施一定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一有波动就“猛踩油门”“急打方向盘”,努力向社会释放明确而统一的信号。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针对稳增长出台了30条政策措施以及一揽子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为经济发展释放了重要政策红利。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出现了政策措施“零敲碎打”“冲突掐架”等问题。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各项政策措施进行一次系统梳理,统筹整合、集成配套,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努力形成“1+1>2”的放大效应。

第二,要素供给要调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要多拉快跑,要素保障必须全面到位。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土地、能源、资金、用工等要素供给存在瓶颈。对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坚持眼睛盯着企业看、步子围着企业转,加强统筹协调,注重科学调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资金要素供给方面,要推动建立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在蓉信贷投放规模、抓好授信资金落实。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发展抵押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管道。土地要素供给方面,要按照节约用地、有保有压的原则,建立完善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业用地弹性供应、闲置和低效用地退出等制度,既全力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也尽力满足本地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同时,要充分发挥统筹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投资使用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以流转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多措并举地解决好企业用地问题。能源要素保障方面,要精心做好水、电、油、气的科学调度和运行监管,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节点的能源资源供给。

第三,干部力量要整合。抓经济、促发展,关键靠人。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工作调兵遣将、排兵布阵、选贤任能,鼓励和引导各级干部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去干事创业。这里,我要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全市上下没有与经济工作无关的部门,也没有与经济工作无关的干部。大家都是经济发展的“局内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必须一起想、一起干。希望全市各地各部门树立“主人翁”意识,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环境营造等工作。对重大的项目,要抽调精兵强将,实行专人专班,全程跟踪督促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尽快见效。

下面,我再就成都“十三五”规划编制,讲几点意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也是为我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国际化打下决定性基础的五年。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课题研究、规划编制等工作,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为在“新常态、万亿级”的新起点上推进成都再出发提供精准蓝图和可行路径。具体地讲,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明辨大势、着眼全局。坚持观大势、谋大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重大趋势,立足成都市情实际,着眼成都长远发展,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其次,要向上对接、突出重点。密切跟踪和主动对接中央、省上的规划部署,切实谋划一批影响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更多地纳入国家和省的“总盘子”,更好地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次,要集思广益、汇聚民智。积极推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专题调研、网络问政等形式,深入听取民声、广泛汇聚民智、充分反映民意,努力把“十三五”规划编制成为阳光规划和民心规划。

当前,扶贫开发和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已经明确,最关键的是要以崇严尚实的作风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以发展带党建、以党建促发展,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加快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特别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深入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从教育、选用、监管、惩治和制度等多方发力,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心奉公,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扶贫开发使命光荣,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