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动态
今天,我们怎么做老师(二)
添加者:信息中心
添加时间:2008-12-29
阅读次数:2613

9月24日上午孙琳:阳光照进教育

今天上午,安排的是参观上海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这是一所阳光学校,当然,我对“阳光学校”的概念就如同对“青春语文”一样,不甚了了。

三小和火车站都属于闸北区,所以路程不远,20分钟左右,大巴把我们带到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里弄,说有特色,是因为这条里弄的一边已经被城市化迅速占领,而另一边则显得异常破败,蛛网般的电线在红漆脱落的门窗上穿行。闸北三小当然位于城市化的这边。

进得门去,首先看见伸出的一个匾,上面镌刻着:赋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教师主体价值以阳光、赋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这应该是三小的办学目标吧,放眼望去,学校并不大,但显得比较精致,穿过那条甬道后,我们被安排在一间宽大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四周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三小的各种“阳光活动”,同行的拿出相机在不断的“咔嚓咔嚓”。

孙琳校长热情接待了我们,首先安排的是看一个学校60周年校庆的短片,让我们对闸北三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短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串起的小标题,还有就是解说员的水平堪与中央电视台媲美。接下来是将我们分成几个组到教学楼听课,我听的是一堂四年级的语文课《带刺的朋友》,老师的执教水平不错,应该说带领学生在文章里美美的走了个来回,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听课中途,阳光很强烈,上海的天气在这段时间有些反常,用炎热来形容也不过分,但我看见靠窗边坐着的同学一动都没动,教室的前边还坐着两个三小的老师,我疑心她们是来监督纪律的。整堂课应该说上得很好,但我总感到有些压抑,这也许就是赞可夫说的,课堂上缺少“自由的呼吸”,但愿孩子们没有如我所感。下课后,我在走廊上看了看,这个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教室里做广播体操了,不知怎的,忽然有一些悲哀。

接下来安排的是听孙琳校长的一个报告:《开展本色科研,创建阳光学校》,报告比较长,孙琳校长也很能讲,引起我兴趣的是“寻找课堂的灰色”活动和“基于单元视频案例培训背景下的阳光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寻找课堂的灰色”这个活动让我联想到昨天王洁在讲座中出示的一张示意图,根据跟踪观察,一个执教多年的老师始终只是站在教室的一边讲课,另一边几乎不去,而这个老师却没有觉察到。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是不是也会存在类似这样的盲区呢?比如:有的教师要孩子绝对遵守纪律,把学生的插嘴当作“捣乱”课堂的行为;还有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不太注意的一个个小动作,如要学生用尺划线,自己却徒手板书。

“基于单元视频案例培训背景下的阳光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三小老师提炼出了“师与生的共振(软环境的创设)、序与境的编织(组织环节的架构)、引与探的互动(学法与教法的衔接)、预设与生成的衔接(学生发展的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四个主题,我感兴趣的是他们采用首席负责人制度,并且要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同时,校长也开始注入启动资金,这是“任务分解,责任分担”的最好诠释。

9月24日下午郑杰:校本课程,就是全聚德的烤鸭

下午听郑杰的报告,因闸北三小另有接待任务,所以,我们的会场辗转到了市北中学(初中部)。郑杰的大名我是早就知道的,以前在教育在线看过对他那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介绍,写这类建议的人我印象中应该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说得再白一点就是德高望重,不苟言笑,然而,见了面才知道,郑杰其实是一个异常幽默的上海小男人(这里的“小”不带贬义,现居上海的马原写过一篇《拉萨小男人》)。

郑杰作的是《从质量到效能》的报告,他作报告的方式很特别,不用现成的课件,而是通过手写输入的方式将他的思维过程和观点看法一一展示出来,我发现当郑杰手中握住笔时,他是最幽默最智慧最有力的,这位自曝以前曾患过自闭症的校长现在已经出了七本书,我疑心他把作报告想象成了创作某部书稿。

他先用图示法诠释了教科室在一个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位前校长显然很熟稔学校的机构运作模式,接下来他谈到了校本教研的课程问题,举了上海校长pk伊顿公学校长的例子,在上海校长看来,现代化的学校意味着自己学校的设施多么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