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成由勤俭败由奢”。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将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的,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哀败、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安定舒适的环境里,而我们有部分同学不懂节俭,不懂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用钱如流水,就连有些外国人都说:“中国的孩子是用钱来打造的,中国的孩子最善长的就是花钱。我不知道当你们听到这些是怎样的感受,可在我了解到这些时,我感觉到的是悲哀,是无奈。因为在欧美这样的强国里,他们的孩子18岁独立,独立以后,就无权再使用父母的钱,甚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偿还父母十八年在他们身上的花费。所以,他们很早就知道勤俭。当然,在每一个不良现象存在的同时也都有与之对立的好现象的存在。在我们的学校里,也有许多同学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浪费粮食,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会在离开教室或寝室时记得关灯、关电扇,他们的衣服并不华丽,但却干净整洁,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份淡雅与朴素。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因为肚子饱了,袋子里的钱多了,就轻易丢掉勤俭的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勤俭,我们要用心感受它,努力实践它,在劳动的同时学会珍惜,在日常生活中,从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