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师资建设
【教学机智】其实,数学也很好玩
添加者:信息中心
添加时间:2015-09-24
阅读次数:2612
李杰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前言

Preface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说,“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教育机智,他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也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是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景之下迸发的“变”,通常是在突如其来的“意外”激发之下的快速反应。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课即时变化,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意外情况做出迅速判断并果断处理,促进教学进入新境遇的能力。

李杰老师是我校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之一,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生成性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这里刊发他的一篇文章,希望能给人启迪。


刚刚接触教学机智这个概念时,总觉得很“高大上”,对于平日里忙于班主任工作与数学教学的我还是比较生疏的。做了一些功课才知道其实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或者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实践。它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试想谁没有在教学中留下一些“机智”的瞬间呢?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呢?我想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1
自我演绎,生动逼真

比如在初一时,孩子们学习圆柱体展开图的应用。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这是一道关于最短路径问题,如果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我常常把自己比喻成题目中的主人公,曾经当过小明,当过出租车司机,当过一艘船,当过台风等等,这次是一只好吃的、快饿的不行了的蚂蚁,同学们往往会忍不住的笑,那我就哀求着说到“请你们帮帮我找到最快的取食路径吧。”听到这么悲悯的求救,哪个学生还不想想办法。“老师,你说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你怎么不直接飞过去?”“不行,蚂蚁会飞吗?这可是石凳啊。你也不怕撞死老师。”“那你就沿着边缘爬过去吗”“嗯,这个可以有,具体怎么个爬法呢?”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把孩子们引向可行的、最佳的方案。最后还不忘做了一个装作吃到美食的夸张表情来感谢同学们的帮助。这既是师生互动,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
巧用比喻,形象直观

初中的数学讲究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孩子数形结合,逻辑抽象能力的考察也在逐渐提高。当孩子们很难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用一些直观的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奥秘,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一个概念的认识。既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智慧。


比如在初三学习分段函数求最值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当25≦x≦30时,二次函数为W=﹣x2+60x﹣925,当30<x≤35时二次函数为W=﹣x2+35x﹣625。求W的最大值?孩子们对于一个有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能问题不大,他们可以通过图像的特征或者通过配方法来解释求答。但现在是一个分段函数求最值,孩子们从内心就开始畏惧了,也不敢去尝试画出完整图像再来分析,其实也真的不怎么好画。那怎么教会孩子们理解呢?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对孩子们说分段函数就像5、6两个班级一样,我们要去求整个分段函数的最大值,就相当于求5班、6班两个班中个字最高的那个,现在没法把两个班放在一起排队比较,那我们可不可以按照规则先把5班的最高的找出来,再按照规则把6班的最高的找出来,最后这两个高个子进行最后的pk,谁赢了谁就是两个班中最高的。相信这样的比喻谁都听的懂,孩子们就像打开了思维的水闸一样,纷纷尝试,效果当然十分的明显。


3
巧用概率,激发热情

有段时间,孩子们的作业质量不怎么好,我得想点法子来激励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斗志。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即主动提高作业质量,还能长久保持,又能促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呢?正好那几天正在学概率与统计,孩子们总觉得只要没有落到自己身上的惩罚都是别人的事,自己完全不用紧张。以往我改完孩子们的作业,都习惯性的分成三叠,第一叠是表扬的,第二叠是基本合格的,第三叠最糟糕,既要挨批评又要加强个别辅导的。然后在发作业前快速念出名字,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改进。可是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我把原因归结于评判来的太快,太容易知道结果,缺乏紧张感与竞争意识。后来改完作业,把需要单独辅导的那一叠直接留在办公室,其余则放在讲台上,然后说“这里面有做的很好的,也有基本合格的,把错的改过来就好。如果没有拿到作业本的,恭喜你,中奖了,到办公室领奖”。大家都知道中奖的毕竟就那么几个人,概率是很小的,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包括平时优秀的学生在内,无一不紧张而快速的去讲台希望寻找到自己的作业本,那场面别提有多震撼了,拿到自己作业的学生更不用说有多兴奋了。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潜在的竞争,每一个孩子都变的前所未有的在乎自己的作业质量。因为我在讲概率的时候说过,概率有时虽小,但中了就是100%。


4
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最近孩子们在学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对于乘方的那种变化规律感受不是那么真切,即使你举例说把一张纸对折20次能比楼房还高,他们仍旧觉得不现实,不可能去做这个实验。那怎么形容更为真切、恰当、接地气呢?我一直有一个针对数学作业的奖励政策,我给每个孩子的作业都会打等级的,有A+,A,A-,B+,B,B-,C+,C,C-共9个等级,我规定,凡是得了3个A+的就可以来领一次文具奖品。有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问我,“老师,平时我的作业几乎都是B,最好的一次得了A-,那我是不是永远得不到奖品了呢?”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保住孩子对进步的希望,我修改了规则,以后 3个A换一个A+,3个A-换一个A,3个B+换一个A-,以此类推。其实这其中就包含了乘方的计算。这个孩子异常的高兴,至少有获奖的机会了。但当他运用乘方的运行法则算出要243个B才能获得奖品时,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样下去怎么行,光得B那得猴年马月才能得奖了。大家可能都会猜到后来会怎么样?这个孩子非常用功,为了早一天获得奖品,他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的作业等级,你说他的成绩能提不上来吗?


如何推进数学教学的优化,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我们作为数学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总是希望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可往往我们都不能得偿所愿。如果在培养孩子数学思想的同时,加入一些教育智慧,让孩子们更能发现数学之价值,发现数学之美,岂不是两全其美,我一直乐于做这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