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风吹拂的四月,嫩芽初放的四月,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虽然没有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让我们以郑重之心,诚惶诚恐的去倾听,它想诉说的,来自历史的声音···
今年的生日,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2002年的那天我出生了,在这个太平的时代。我的经历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犹如一粒微沙。当远离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黄沙遍布;远离了战场上的砍杀,狼烟滚滚的尘埃。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静止的图像与无声的文字,让历史在我们面前重演,体现了战争的残忍与无奈。
在抗战系列博物馆里,亡国的恐慌都化作了百姓脸上那一抹抹的沧桑,他们愁苦的眼神中还透露着对祖国和平的希望。日军的残暴蛮横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蔓延,烧杀抢掠,肆意妄为,救国的热血唤醒了被压迫的人民,起来,起来,站起来!让这条昔日的巨龙,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民俗系列馆中,每双短小精美的三寸绣花鞋,不仅让我想起了以前女人的悲哀,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将自己禁锢在了小小世界里,就像裹住的并不只有她们的双脚,还有那固化的封建思想。裹脚的废除反映了社会进步,男女平等,也同样标志着中国走向现代。
2008年,我们也曾进入过历史的画卷。5.12那天,是一个让国人永生难忘的日子。我依然记得那天新闻里惊天动地的哭声、近乎无望的喊叫、不断上涨的死亡人数与遇难者同亲人的生死别离。我头一次认识到生命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顽强。高楼瞬间被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中无力的残喘,在那里有母亲,孩子,丈夫,还有正准备步入结婚殿堂的爱人···当看到展台上放着的从湖中打捞出的头纱时,我的心就像挂了一块沉重的铅球,止不住的往下沉。那天的他们本该是多么欢喜,多么浪漫。在地震突发的那一刻,他们是怎样的痛苦与绝望?是怎样的无奈与不舍?几年之后他们本该拥有幸福的生活和一对乖巧的儿女,但所有美好的憧憬与规划,都如灰般葬身在了那一片废墟中。还有一个感触较深的故事,是一位母亲,在临死前用手机给孩子打出的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但当救护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离开,她用身体的空间保护了一个还在熟睡中的婴儿。在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一句我爱你,说的我心痛,孩子啊,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的希望,你要高高飞翔。
不想看了,不忍看了。这大约就是废墟的力量,它提醒着曾经的伟大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提醒着,历史是怎样默不作声的站在我们身边,像个隐形人,最终却悄悄吞没我们。走出建川,春风依旧拂面,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释怀。正如樊建川馆长所说,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对过去的了解,让我感叹,好似和历史的命运比起来,一切的痛苦都能获得安慰。
所以,勿忘过往,开拓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