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校庆特辑 | 谢丹琦:回望与坚守
添加者:信息中心
添加时间:2022-06-05
阅读次数:3857

再过二十天,成都盐外将迎来二十岁生日。就一个人成长而言,《礼记·曲礼上》说“二十冠而字”。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而对一所学校来说,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迎来了他风华正茂的青春时刻。

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二十年办学历程,或许对一些百年名校来说不值一哂,但于我们却倍感珍惜:这二十年,凝聚了无数盐外教育人的心血和智慧,涌现了若干温暖动人的教育故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卓越人才和合格公民;这二十年,盐外教育始终以关爱若盐,适融有道为理念,贯穿了勇毅勤朴之精神。


谢丹琦校长


机场路土桥段76号,成都盐外。有些许民国风韵的校门前,承载着学校的精神。至圣先师孔子雕像虚怀若谷,殷殷相待,四方桃李拱祀,春意盎然。

廊柱上镌有一联:

尊贤重道,慎思审问,破万卷书,书写云帆大鹏志。

弘毅修身,敏事笃行,行千里路,不渝报国赤子心。

盐外办学二十年之追求,从此联中,可见一斑。

盐外文化,源自儒家。成都盐外立校的文化之基,是立志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中的精粹。我们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回溯盐外二十年办学历程之传承与发掘,在成都民办教育的浪潮中“明势”,梳理民办学校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想:“关爱若盐,适融有道”。

何谓“关爱若盐”? “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可或缺,二是专业有度。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是必需的、有味道的、恰如其分的、追本溯源的、激发潜能的教育。盐虽一味,却以一味调动百味,我们的教育正如盐一般,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超越、突破自我,成为更优秀、卓越的自我。

何谓“适融有道”? 适性、适理、适当的教育。我们将学科、师生、家校及社区教育多元融合,贯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适生命之理,融生活之道,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

盐外办学思想内核中的“道”,实际是源于儒家理念中的“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让所有师生都能有一种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因此道而生出的盐外教育行为与育人法则,指向个人素养与社会责任,即使在今天也是培育优异中国人与国际人共同的标准。



对儒家精神“仁”的体察,来自于人。人,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因而,办学需要“求是”,探究与遵循教育的规律,我们始终认为: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建立在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未来的关注上。关注人与人的未来,其实质就是关注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这与习总书记的判断、马克思主义的倡导相符。培养“德识双馨,勇毅勤朴,知行合一,身心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盐外人对未来目标的共同展望。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四川是天下人盐的故里,盐外人不能辜负了盐的品质。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盐外,我们用勇毅勤朴、慎思慎行,在“士”的修为中悟道、行德,不断让仁爱在这所老校的发展中澄澈初心。



“关爱若盐,适融有道”是盐外的核心教育法则。若盐,乃践行仁爱的“巧劲”,也乃生活之大道。倘若爱如盐,太咸,被爱者想要疏远;太淡,则不能感受。于学校而言,我们准确“谋事”,明白家长的愿景,学生的需求,确定让每个学生成长的目标。学生住读十二年,乃人生起步最关键的时刻:今日,给到他的爱与独立恰如其分;他日,进入社会的幸福感将会最为丰盈;日后,最满足的幸福感当缔造最大的贡献力。故盐外办学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关注个体,成就每一个孩子。“德识双馨,勇毅勤朴”——勇为担当,毅是坚韧,勤铸品格,朴守初心,德才兼备,是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与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盐外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多年来,学校不断建设“勇毅勤朴”校风,形成“德识双馨”之教风,树立“乐学善思”的学风,这一训三风是学校管理的“软规范”,更是盐外人对未来的共同目标的展望。教育之法,因人而异,咸淡可调,适融与吸收,各有其道。


二十年来,我们坚持“关爱”为魂。只有关照到每个人,才能让关爱不稀释。从建校起,盐外为自己的办学“设式”,寻找盐外独特的育人方法和途径,实行小班化精致教育,每个班不超过38人。从早6:40到晚22:30,班主任住校,老师都进行全过程的悉心监护。作业精批,考试精改,高效小班化课堂采用四三五模式,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12年一贯制,为未来而教,而非阶段授课。适融教育是对我校多年来实施的小班化教育的总结和提炼后更为凝练的表述,是对小班化教育精准把脉后更为精当和形象的表述。围绕人和人的发展,我们逐步构建起以关爱若盐 适融有道为核心的小盐粒适融课程(小学)与微晶适融课程(中学)。小学部课程由颜之品、言之妙、研之兴、岩之蕴、延之趣五大板块构成,努力在践行中探寻学科与学习融合,生活与生命链接的现实路径。中学课程涵盖适格·融懿适智·融通适体·融畅适美·融雅四大板块,着眼于人格,智慧,身体,艺术四个方面,培养和塑造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小学中学课程一以贯之,在课程践行的同时,不断固化课程习俗,学校活动、社团早因十多年的沉淀凝练成了课程。各种活动都是成长的机会,激发式的培育成果呈现在每个季度的大型节日汇演中。无处不课程,无处不渗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盐外学子的生命活力,是学校课程建设不变的追求。


社会变革、人工智能、信息爆炸…教育之势,在于百年,在于因势利导。当下最大之势,在于有人才济济;未来最大之势,在育济济人才,不断培养能造势担责的中国人与世界人。

探寻生命之势,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宜个体与社会的教育?当是盐外不忘教育初心的,不急功近利的慢行,但求学子后续发力。

办学二十年,虽有李伟、袁艺、刘容等一大批学子进入北大、清华、美国杜克大学、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北航等国内外著名大学,但学校更大的志向不是在于“让好大学成为人生起点”,而在于走出盐外的学子,懂得把“仁爱”灵活运用于生活之势,爱人、爱事业、爱生命,在各行各业中去做创造,在其间体味幸福,造就更大的人才之势。


微光成炬,初心如磐,盐外这二十年兴学历程,面对教育产业化的喧嚣和学费普涨的态势,盐外教育一直不改初心,始终将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重要位置。即便是在学校最困难的时期,也毫不动摇对品学兼优而家境困窘希望生施行学费全免政策,对家境困难的学生担当起社会的责任,诸如梁六一这样的孤儿,在盐外也能顺利完成学业,走上造福社会之路。同时,学校还设有丰厚奖学金制度,激励家境贫困学生,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盐外这二十年,从接手嘉好到体制改革再到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始终处于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和教育改革的脉搏一起律动,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盐外教育人一直秉承勇毅勤朴之精神,不改教育初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为己任,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己任,是为坚守。

展望明天,我们对盐外的转型升级之路充满了信心,盐外二十年所形成的精准的定位,明确的愿景,品质的保证,鲜明的特色,社会的认同将一如既往的贯穿在盐外的兴学历程中,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

每个盐外人都是一粒盐

在上善如水的菁菁校园

适融入道  厚德如盐

未来的日子纵使山重水复疑无路

却总会花明柳暗

却总会遇见盛典。

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这种坚守,盐外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灿烂的。